“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在2004年作了较大改革,其中一条就是“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这也是我为什么在2000年通过后于2004年再次参加考试的原因之一,虽然我早已改行很少开发编程了――除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想再收集一张国家颁发的高工资格证书。
具体来分析系分考试,大纲上说:系分考试是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的考核。通过本级考试的合格人员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高级程序员工作。考试考核范围包括: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知识、硬件知识、计算机应用的综合知识。试题形式有选择、叙述、论文三种,相应的在时间上安排为三场考试,分别为:上午一: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下午一:分析设计,考试时间为 90分钟;下午二:专题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每场考试满分为75分,每场得分均要通过分数线,一般分数线均为45分。
系统分析员难度较大,通过率很低。我所在的江苏某地级市考区,在2000年我通过前十年内没有人考过(5555)。当时大家都认为很难,普遍认为第三场的论文写作最难,参加考试的人也少。虽然每一场考试都不该轻视的,但说实在话,笔者认为系统分析员并不象想象的那么难,至少对我来说,可能比通过高程还轻松一些。本人有幸每考必过,回想起来比起中考、高考的准备经历要轻松多了,毕竟通不过也不损失什么。
本文是在归纳别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己的亲身体验,就如何应试、如何适应考试谈了几个方面,主要面向象我这样有工作经验但无暇复习的在职考生,希望对有意应考者有所帮助。当然,从大的方面来说,准备考试应做的最根本的准备工作是不断学习实践,增强自身的知识能力。如何适应考试,以及一些技巧只能是本人的一些经验之谈,严格追究起来,甚至有片面强调技巧、“反考试”、“破解考试”的嫌疑(汗!不要骂我,还是用笔名苏酩来发表本文吧),而且也不一定人人适用。
本人从小喜欢琢磨考试技巧,喜欢“走捷径”,当年高考前听某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直以来非常推崇,大意是这样的:“考试象一场拳击比赛,两个实力相当的拳手,谁也不能击倒谁,比的是意志,最终靠技巧、靠细节、靠点数取胜……”。我认为,同样是在职的考生,谁能有足够的时间?谁能有多少的精力?如果大家都用一周时间复习,技巧就占了很大的作用。
选看什么教材?――不是什么书都要看的,工作!家庭!许多case等着你搞定呢,就算你家里有个贤妻良母,你有那么多时间吗?而且,光看书就够了吗?
复习到什么程度?――比基础知识,比记忆能力,你肯定不如在校大学生。复习,其实知道大概,理清知识点就够了。就象编制一张网,把知识点组织成体系,不必太密,够网住考试这条大鱼就可以了!
如何跟踪新技术?――平时你很少有机会仔细地跟踪一下新技术,无论是了解点什么时髦的名词,还是系统地学点什么,对今后的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参加考试能促使我们有动力、有系统地学习和提高,也许我们应该每年去考一次(变态!)。那么,到何处去找新知识呢?
如何体现优势?――作为在职人员,你应该做了不少项目,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作为参与者,你思考过没有?你想过如何表现出来没有?尤其是如何在写论文的短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
……
还有许多经验之谈,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尽管是一家之言,可能会招来批评非议,但还是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下面,苏酩就开始慢慢“破解”。
第1页 | 第2页 | 第3页
相关文章
同类最新